2024年04月20日

增进对伟大祖国、中华民族、中华文化、中国共产党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。རླབས་ཆེན་མེས་རྒྱལ་དང་། ཀྲུང་ཧྭ་མི་རིགས། ཀྲུང་ཧྭ་རིག་གནས། ཀྲུང་གོ་གུང་ཁྲན་ཏང་། ཀྲུང་གོའི་ཁྱད་ཆོས་ལྡན་པའི་སྤྱི་ཚོགས་རིང་ལུགས་བཅས་ལ་མོས་སེམས་བྱེད་ཤུགས་ཆེ་རུ་གཏོང་དགོས།

企业文化
联系我们更多

行政办公室     0891-6903006

董事会办公室 0891-6902701

地址:西藏拉萨市夺底路14号

邮编:850000

藏ICP备15000144号-1

 

与法同行
当前位置:首页 > 企业文化 > 与法同行 >

好想静静,有办“法”吗?!|两会聚焦之会后新生活⑨

文章来源:法制日报 微信公众号  发布时间:2020-05-28  浏览人数:14564
        “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,但我已飞过。”
 
        大数据时代,这句话恐怕早就不作数了。
  
        只要有人愿意,一只鸟的飞行轨迹,也能被大数据精准捕捉,就更别提我们的个人信息了。
 
        从弹窗广告到隐藏链接,从骚扰电话到网络诈骗,从银行流水被泄漏到人脸识别滥用,拒绝信息“裸奔”已经成为了网络时代的刚需。
 
        今年两会,完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也成为了人们最关心和热议的话题。
 
        好想静静,到底谁能保护我?
 
        为个人信息安全“加密”,你期待的,法律作出了回答。
 
 
“裸奔时代”,你我都成了透明人
 
 
 
        隐私,是每个人都不愿被触碰的东西。
 
        互联网时代,私人生活的边界不断拓宽,信息技术为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。但是,我们在享受着种种便利的同时,也饱受个人信息泄露、垃圾短信、诈骗电话等问题的困扰,人们的安全感在一次次冲击中变得脆弱不堪。
 
        刚浏览过几页房产信息,房产中介、装修公司的问候就纷至沓来;刚生完孩子,月子中心、婴幼儿用品专卖店的电话就不断打来……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此前调查,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高达85.2%。
 
        在大数据的算法面前,人的生活轨迹变得没有秘密可言。不少APP强制授权、过度索权,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。你人在哪里,你的消费偏好如何,大数据都能完整还原。有网友感叹,最了解你的人,未必是你的身边人,而是那些“不动声色”的APP。
 
        不仅如此,一些盗用个人信息进行犯罪的行为,更是让人脊背发凉。今年的“两高”报告均对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犯罪做出相关阐述。其中,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提到,2019年,加大惩治电信网络犯罪力度,起诉71765人,同比上升33.3%。
 
       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多地武汉返乡人员个人信息被泄露,各种以捐款为名的电信诈骗也跟着集中“凑热闹”。
 
        有人说,过去,被记住需要一番努力;今天,被“遗忘”却成了一种奢侈。
 
        不堪其扰的人们时刻期盼着,大数据时代,法律能真正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“终结者”。
 
 
为个人信息 “加密”,专项立法呼之欲出
 
 
 
        徒法不足以自行。
 
        一直以来,我国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,正在逐步完善。
 
        宪法、网络安全法、民法总则、电子商务法、刑法等多部法律中都能找到相关依据。《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》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》等文件和办法中,也强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。
 
        2月4日,中央网信办发布《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疫情联防联控中个人信息保护和利用的有关要求。
 
        当然,毋庸讳言,我国尚无个人信息保护专项立法。
 
        今年两会,不少代表委员都带来了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建议、议案和提案——“建议疫情结束后,对收集的个人信息进行封存、销毁”“建议将过度弹窗运营商纳入失信名单”“建议尊重网民自主选择的权利,允许用户关闭个性化推送”等等。
 
        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,迫在眉睫。
 
        5月25日,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,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,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、数据安全法。
 
        其实,早在2019年3月,全国人大已将个人信息保护法纳入立法规划,建议加快立法进程。通过专门立法,统一对公私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,明确运营主体收集、使用个人信息的原则、程序和保密、保护义务,不当使用、保护不力的法律责任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手段和处罚措施等。
 
        为个人信息安全“加密”,大数据时代才能风朗气清,人们才能在网络红利和隐私之间找到平衡。
 
 
呵护隐私,每个你都很重要
 
 
 
        “终于不用再接骚扰电话了!”
 
        人们对呼之欲出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疯狂点赞。
 
        诚然,保护个人信息,法律是最有效、最有威慑性的武器。但是,在网购成为家常便饭、分分钟就能“换脸”的今天,在数据发掘无孔不入的当下,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的努力,对于每个社会成员来说都必不可少。
 
        保护个人隐私、保障数据安全,网络平台和企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。企业有追求用户人数和追逐经济效益的权利,更有保障用户权益、保护用户隐私、提高平台安全系数的责任和义务。一味抢占市场,无视用户权益,甚至背弃社会责任,把个人信息当“生意”的企业,非但行之不远,更将遭受法律的制裁。
 
        在大数据时代,保护个人信息既不能靠简单授权来约束,也不能停留在事后追责的粗放思维中,而要在全社会范围内,努力实现对个人信息的精细化管理。有关部门强化监督机制,畅通公共舆论监督。公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守好信息保护的个人防线。
 
        捍卫个人信息安全、数据安全,就是在守护美好未来。有了安全的隐私环境,人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大数据时代的红利,才能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和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 
        这是最好的时代,这也应该是最安全的时代。
 
       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,不会一蹴而就,更不会一劳永逸。
 
        面对未知多于已知的大数据时代,我们难免遭遇一些新情况、新问题,但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全社会共识的前提下,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呼之欲出的背景下,我们相信,告别个人信息“裸奔”的日子,就在不远处。
 
 
来源:法制日报(作者:马岳君 宋胜男 刘丹 李一鸣)
编辑:席锋宇 张博 李金凤

下一篇:“哥们”借钱拒不还、“熊孩子”打赏主播、“少年的你”被侵害……|这些事“民法典”怎么说?

版权声明 | 联系我们